《乾隆版大藏经》的编刊工程浩大,负责其事的官员、学者、高僧等达60余人,监造人员80余人,还募集刻字、刷印和装帧等优秀工匠860余人,历时6年完成。全藏字体秀丽,镌刻精湛,如出一人;佛像等图版以白描手法绘刻,庄严而不失生动。初印104部,颁赐各地禅院。此后至民国年间,又陆续刷印了数十部,共印行150余部。自宋至清,木刻汉文大藏各代频出,唯有《龙藏》经版保存至今,其印本完整者亦极鲜见,因此,它在世界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大 正 新 修 大 藏 经》目录 |
大正新修大藏经-在线搜索 |
经藏 |
论藏 |
阿含部:上(0001)
下(0099) |
释经论部:上(1505) 下(1519) |
本缘部:上(0152) 下(0192) |
毘昙部:一(1536) 二(1545)三(1546) 四(1558) |
般若部:一(0220) 二
三 四(0221) |
中观部:全(1564) |
法华部:全(0262) |
瑜伽部:上(1579) 下(1585) |
华严部:上(0278) 下(0279) |
论集部:全(1628) |
宝积部:上(0310) 下(0321) |
经疏部:一(1693) 二(1718)
三(1731) 四(1736) |
涅槃部:全(0374) |
五(1744) 六(1765)七(1783) |
大集部:全(0397) |
律疏部:全(1804-1815)(出家众能看) |
经集部:一(0425) 二(0585)三(0656) 四(0721) |
论疏部:一(1816) 二(1821)三(1824) 四(1829)
五(1835) |
密教部:一(0848) 二(0918)三(1030) 四(1199) |
诸宗部:一(1851) 二(1852)三(1911) 四(1957)
五(2001) |
律藏 |
史传部:一(2026) 二(2040)三(2066) 四(2102) |
律部:一(1421)(出家众能看) |
事汇部:上(2121) 下(2123) |
二(1435)(出家众能看) |
外教部:全(2137) |
三(1448)(出家众能看) |
目录部:全(2145-2184) |
在家律:全[1476~1815](在家众能看) |
古逸部:全(2732) |
|
疑似部:全(2865-2920) |
《大正藏》全称《大正新修大藏经》。日本大正13年(1924)由高楠顺次郎和渡边海旭发起,组织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小野玄妙等人负责编辑校勘,1934年印行。 全藏分3个部分:正藏55册,续藏30册,别卷15册(内图像12册,总目录3册),共100册、收入佛籍总数冠于各种大藏经,计正藏、续藏、图像和总目录共3493部,13520卷。编辑体例也别创一格,经藏分阿含、本缘、般若、法华、华严、宝积、涅槃、大集、经集、密教十类;律藏包括弥沙塞部、摩诃僧祗部、昙无德部、萨婆多部、解脱戒经(迦叶遗部)和菩萨戒等;论藏分为释经论,毗昙、中观、瑜伽、论集等五类;杂藏分为经疏、律疏、论疏、诸宗、史传、事汇、外数和目录等八类、续藏30册中除最末一册为古逸和疑似两类,专收敦煌古逸经、律、论疏和疑伪经外,其余29卷收入日本著述的续经疏、律疏、论疏、诸宗四类及悉昙。 图像12册收入日本各寺院所藏历代有名佛教画像和密宗明王像、金刚像及各种曼荼罗图等363种。总目3册收入中国历代各版藏经目录和日本各寺院所藏得写本和刻本藏经目录以及大正藏勘同录、大正藏总目录、总索引、译著目录等77种,为比较实用的版本。但校核工作粗放,排印错字,错句颇多。此外,大藏经用语研究会编辑出版的《大正藏索引》,为佛教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